“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魅力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上,有過許多的都城,這些都城皆有著極為壯麗的建築。而在眾多都城建築中,政治地位最高、建築規模最大、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隻有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全國古都中軸線的典型代表

北京、西安、洛陽、南京等這些古都設置的時間不同,城市規模大小不等,但是,卻均有一條都城的中軸線,而且中軸線的產生時間也有早有晚,從而表現出瞭相互之間的傳承關系與變革狀態。北京成為都城的時間是在古代社會的中後期,因此,從時間關系方面而言,要晚於西安、洛陽、南京等地;從傳承模式而言,則是中國古代都城中軸線的集大成者。

就中軸線的具體狀況而言,西安、洛陽、南京等處的都城中軸線已經大體消失瞭。隻有北京的中軸線,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北延伸到鐘鼓樓,向南延伸到永定門,全長7.8公裡,周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等皆保留基本完好,因此,北京中軸線是全國古都中軸線的典型代表電動床

北京中軸線在城市變遷中的變化

北京的城市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成為都城之前,第二個階段是在成為都城之後。先秦時期的北京城被稱為薊城,是北京地區最早的城市之一,由黃帝的後裔們居住。後來被強大的燕國攻占,成為燕京。再後來發展為北方重鎮幽州城、遼南京城,而到金中都城時,正好是兩個階段的交接點。在這個交接點上,即由遼南京向金中都的轉變過程中,產生瞭北京歷史上的第一條中軸線。在中軸線產生的同時,整個城市也發生瞭巨大變化,主要是南面和西面城墻的向外擴展,完全是為瞭確立中軸線的需要。

在北京城市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又在元代和明代出現瞭兩次大規模的變遷。元代新建大都城後,出現瞭新、舊兩城並列的城市格局,而都城的中軸線遷移到瞭新都城。這條中軸線,北端是鐘鼓樓,南端是麗正門(今已廢毀無存)。而到瞭明代,明成祖重建北京城,整個城北面壓縮、南面拓展,出現瞭一條新的中軸線,北端仍然是鐘鼓樓,南端則是正陽門(俗稱前門),比元代的中軸線向南延伸瞭幾百米。到明世宗拓展南城(又稱外城),中軸線又向南延伸到瞭永定門,北京中軸線基本定型,此後沒有再發生大的變化。

北京中軸線的主體建築

在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北京中軸線上,坐落著兩大組主體建築,一組是紫禁城,另一組是鐘鼓樓。紫禁城分為內外兩部分,三殿為外朝,是明清帝王舉行各種典禮活動的地方,左右又分別建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兩宮為內廷,是明清帝王私人生活的空間,左右又分別建有東西六宮。在兩宮的後面還有一座禦花園。紫禁城是整個中軸線的核心,也是掌握整個都城乃至當時整個中國命運的地方。

鐘鼓樓分為鐘樓和鼓樓,也是明代建造的,用來報時,古人有“晨鐘暮鼓”的說法。鐘鼓樓的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存在不僅決定瞭人們日常生活的時間標尺,而且表示著世上的凡人與天上的仙界之間的交流溝通。

在中軸線兩側,有三組對稱的重要建築。一組在紫禁城的前方,東面的是太廟,西面的是社稷壇,也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左祖右社”。太廟是帝王們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壇是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在都城東西郊外又有一組禮制建築,東郊的是日壇,西郊的是月壇,是帝王祭祀日月之神的地方。在正陽門外的中軸線兩側,有一組對稱的建築,東面的是天壇,西面的是先農壇。這兩座建築的禮制含義也是祭祀神靈的地方。

最後要提到的是景山。這座山在明代又稱“煤山”或是“萬歲山”,到瞭清代才被稱為“景山”,應該是明朝帝王設在京城中的鎮山,五行之中,以土居中。到瞭清代,清朝帝王在山上建瞭五座亭子,又在山下正中的位置重新修建瞭奉先殿(即前朝的禦容殿),使得其在中軸線上的文化內涵更加突出。就城市地理環境而言,元代大都城的城市中心是在鐘鼓樓的位置;而到瞭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城市中心已經改變為景山。

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

北京中軸線自形成以來,就體現出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體現。就政治方面而言,紫禁城裡面的三大殿是帝王歲時舉行各種慶典的地方。如每年元旦、元宵、端午等節日以及帝王生日等,皆在三大殿舉行各種慶祝儀式,宗王、大臣、少數民族領袖等在這裡受到帝王的款待。而每當有重大的軍事活動時,明清帝王們又會在午門或天安門前舉行命將出征和回師獻俘的隆重儀式。天安門至今仍是中華民族的政治象征,代表瞭國傢和首都的形象。

就文化方面而言,許多重要的文化活動也是在這裡舉行的。文華殿是明清帝王的課堂,他們在這裡聘請著名學者講授儒傢治國的道理,稱為“經筵進講”。與之對稱的武英殿,雖然以“武”為名,卻也是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這裡在明代是皇傢畫院的主要活動場所,宮廷畫傢被封為“武英殿待詔”。而到瞭清代,這裡則成為皇傢刻印書籍的主要場所,“武英殿聚珍版”書籍名揚天下。而作為國傢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的科舉考試,最後的殿試也是在三大殿舉行的。

位於中軸線北端的鐘鼓樓,則代表瞭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準。在元代都城的鐘鼓樓上,就曾經陳列著當時由著名科學傢郭守敬主持制作的精確計時儀器蓮花漏。而當時頒行的《授時歷》所計算出來的天體運行規律,也體現在京城鐘鼓樓的晨鐘暮鼓之間。今天的鐘鼓樓雖然已經失去瞭報時的作用,但是《授時歷》所測算出來的科學數據卻一直保存到今天,印證中華民族科技發展曾經的輝煌。此外,在紫禁城現存的眾多宮殿建築上,也表現出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科技水準。(作者為北京市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

本版供圖何雪

電動床台灣電動床工廠
C288F77B7F2D89FB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全站熱搜

    bfv313dt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